无公害黄鳝打印病的防治技术

   2017-07-15 IP属地 火星890
核心提示:1.病原由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而引起疾病。2.症状主要发生在鳝体后部,腹部两侧更
    1.病原
    由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而引起疾病。
    2.症状
    主要发生在鳝体后部,腹部两侧更为严重,少数发生在体前部,这与体躯后部容易受伤有关。患病部位皮肤先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坏死和糜烂,露出白色真皮,皮肤充血发炎的红斑形成明显的轮廓,好似在黄鳝体表加盖了红色印章,故称打印病。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的直径逐渐扩大,糜烂加深,严重时甚至露出骨骼或内脏,病鳝游动缓慢,头常伸出水面,久不入穴,最后瘦弱而死亡。
    3.流行
    发病率可达80%以上,以5~6月最为常见。
    4.防治方法
    用2~4毫克/升五倍子全池遍洒,同时以每100千克黄鳝用2克磺胺间甲氧嘧啶拌饲投喂,连喂5~7天;水深30厘米的池水,每100平方米水面用水辣蓼
    200克、苦楝树皮(汁果均可采用)300克、烟叶100克,切碎熬成5千克汁,加食盐10克,全池遍洒,重点在食场周围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池内放养几只蟾蜍,黄鳝患病时,可取1~2只剖开(连皮),用绳系好在池内拖几遍。蟾蜍身体上产生蟾酥分泌物具有防治功能,1~2天即可除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156392号  |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32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