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7-07-21 IP属地 火星中国农业知识网2950
核心提示:临床症状病鸭精神沉郁,离群独处,咳嗽,眼鼻分泌物增多,使眼眶周围的绒毛连
     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沉郁,离群独处,咳嗽,眼鼻分泌物增多,使眼眶周围的绒毛连在一起,下痢,排黄绿色或黄白色稀粪,玷污肛门周围羽毛。腿软无力,站立不稳,少食或不食,严重的出现神经症状,如阵发性痉挛、摇头点头、头颈歪斜等症状。    剖检病死小鸭10只,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纤维素性气囊炎和肠黏膜卡他性炎症,伴有神经症状的病鸭脑实质充血。    实验室诊断    根据病鸭主要以鼻窦肿大、脚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肠黏膜卡他性炎症等特征,初步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细菌分离培养取脑病料分别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上,37℃烛缸培养24h,在血液琼脂平板和巧克力琼脂平板上能检出菌落,麦康凯琼脂平板上不生长。取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呈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瑞氏染色可见两端浓染。

    取明显病变的肝组织接种于普通琼脂、麦康凯琼脂、肉汤培养基上,37℃培养24h。取培养物镜检,可发现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生化试验由脑分离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不发酵葡萄糖、木糖、果糖、麦芽糖、蔗糖、乳糖、山梨醇、肌醇、卫矛醇;不产生硫化氢和吲哚,V-P试验和MR试验均为阳性;尿素酶试验阳性,接触酶试验阳性。由肝组织培养的杆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产酸产气,靛基质阳性,V-P试验阴性,不产生硫化氢。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及初步诊断,可以确诊此次鸭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而引起的。    防治    用两种细菌纯培养物分别作药敏试验。两种杆菌对头孢噻呋、壮观霉素高度敏感,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林可霉素、乳酸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中度敏感,对青霉素、氟哌酸、土霉素低敏或不敏感。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全群鸭用恒丰强动物药业生产的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按0.2ml/只注射一次;全群用乳酸环丙沙星饮水,连用5天。

    同时加强鸭舍及周围环境的消毒工作。

    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处理1周后,该病基本得到控制,半月未见该病发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156392号  |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32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