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防治生猪传染病的措施

   2017-08-07 IP属地 广东江苏农业信息网小小3800
核心提示:近年来,由于生猪行情好,猪的流动性大,促进病原体传播,造成疫病增多。根据病因可以归纳为
    近年来,由于生猪行情好,猪的流动性大,促进病原体传播,造成疫病增多。
    
    根据病因可以归纳为六大类,即传染病、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寄生虫病及中毒。对于猪病应坚持“防重于治的方针”,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众多猪病中,以猪的传染病对养猪生产威胁最大。
    
    目前,猪的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病原体随着病猪咳嗽、打喷嚏的飞沫以及呼气排出体外,健康猪吸进这些病原体后而引起传染,如猪气喘病、流行性感冒等;消化道传染:很多病原体都是随着猪的吃食、饮水和拱土等进入体内,如猪瘟等;伤口传染:当皮肤或粘膜破伤时,病原体由伤口侵入,如破伤风、猪丹毒等;生殖道传染:有的公猪或母猪配种时互相传染,如猪传染性流行病等;昆虫携带传染:如蚊子、虱子、跳蚤等吸血昆虫的传播,如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采取严密的防疫措施是防治猪病的重要环节,特别是那些危害性大的群发病,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以及寄生虫病(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严格的科学预防接种制度,这是预防猪传染病极其重要的有效措施。猪的防疫接种程序,应根据当地猪病流行情况科学制定,常规免疫程序是:
    
    仔猪生后20~25日龄,首次免疫猪瘟;40~50日龄,免疫仔猪副伤寒;60~70日龄,免疫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仔猪断奶后,养肥猪就不再接种免疫了。另外,在猪瘟流行地区,可采取超前免疫。方法是:小猪生后不给吃初奶,注射猪瘟疫苗半个小时后再喂奶。
    
    公母猪一年两次接种三联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即在3月、9月各一次。母猪应在空怀期接种。
    
    二、切断疫病传播途径,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建立无病猪群,实现自繁自养,肥猪要做到全进全出,猪舍清扫清毒一周后再进新猪。
    
    应选择远离村庄、交通要道、牲畜市场、地势高燥、向阳的地方建猪场。猪场要有围墙隔离,门前设消毒池,最好建隔离猪舍,引进的新猪在其内饲养观察,无病才能合群。病猪、待出售的猪养在其内治疗好再出售。
    
    三、增强猪体抗病能力:喂猪的饲料要清洁卫生,科学搭配,营养全面,因此,喂猪料必须根据猪的不同类型(公母、大小)及猪的不同生理阶段(空怀、哺乳等)给予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日粮应为:能量饲料,如玉米等,约占70%~80%;蛋白质饲料,如豆粕等,约占20%左右;矿物质饲料,如钙、磷、食盐等,约占3%左右;维生素饲料,如青饲料或复合多维素,最好加喂一点微量元素(铁、铜、锌、硒、碘等),或在圈内放些地下深层红土。
    
    饲喂:要做到定时定量,不能时早时晚,时多时少,时好时坏。霉烂、变质、腐败、有毒的东西不能喂,未煮过的城市泔水不能喂。
    猪舍:要清洁干燥,冬暖夏凉,舍内舍外要定期清扫消毒。每头猪要有一定圈面和吃食槽位,公猪每头6~8平方米,哺乳母猪5~6平方米,育成猪0.8~1.0平方米,槽位公猪50~60厘米,母猪45~50厘米,肥猪35厘米,小猪20~25厘米。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156392号  |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32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