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黄萎病防治

   2017-08-05 IP属地 广东4510
核心提示:菊花黄萎病分布广泛,是菊花发生普遍而为害严重的重要病害之一。病原:黄萎轮枝
    菊花黄萎病分布广泛,是菊花发生普遍而为害严重的重要病害之一。
    病原:黄萎轮枝霉和大理花轮枝霉,病菌特征参见月季枯萎病。
    症状:受害植株叶片出现黄化(叶脉较明显),后萎垂变褐枯死。早期症状通常出现在植株下部或茎的某一侧,最后逐步向上部叶子或整株叶子蔓延。发病严重时,植株生长受阻矮化,叶片枯萎,花小或不能开花。有时感病植株在营养阶段生长症状表现不太明显,但到临近开花时,症状通常就变得十分明显。
    发病规律:病菌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存活,通过病土或病残体经风或机械传带而传播,从根部浸染植株,后进入茎部维管组织阻碍水分运输,并产生毒素毒害植株。病菌也可通过感病插条或分根而传播。
    流行特点:植株若前期生长迅速,发病较轻;但植株因发育花芽而营养生长较缓时,病菌则发育加快,经维管束扩展至叶和花芽基部,使病害突然加剧。该病菌的寄主范围很广,能浸染众多园林花木。
    防治措施:
    1.选用无病插条和种苗进行栽植,若不能得到完全确认无病的繁殖材料,可在剪取插条时,尽量从植株上部生长迅速的枝条上获取短穗,以减少或降低插条带菌率。
    2.种植前或必要时结合清园卫生进行土壤消毒,可用蒸汽热力处理或用化学药剂处理,如可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2.5~5克与0.1立方米的细土拌合,杀灭土中病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156392号  |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32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