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2017-08-04 IP属地 广东农民致富之友870
核心提示:1、马铃薯晚疫病为真菌性病害,典型症状是感病叶面有黄褐色或黑色病斑,雨后或露水刚干
    1、马铃薯晚疫病
    为真菌性病害,典型症状是感病叶面有黄褐色或黑色病斑,雨后或露水刚干时叶背有白霉。有利于晚疫病流行的温度为20―24℃,平均相对温度在80%以上。该病为气流传播,扩展蔓延很快,染病后只需几天的时间,薯苗就会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并可引起田间贮藏期间大量烂薯。防治方法是: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喷施25%的甲霜灵500―800倍液,也可灌蔸。土壤温度大和小雨天也可用1:40的甲霜灵与细干土或煤灰拌匀后施于根部。
    2、青枯病
    为细菌性病害。其典型症状是植株急性萎蔫,茎基部维管束变黄色或黄褐色,块茎芽眼变浅褐色或褐色,重者芽眼流脓,块茎腐烂。该病目前尚无有效药剂防治,主要措施是杜绝传染源。一是精选健康种薯,整薯播种。如一定要切块,每切一下,切刀必须用酒精消毒。二是实行轮作换茬。三是及时连土挖起病株带出田间深埋。
    3、二十八星瓢虫
    是低海拔地区的主要害虫。幼虫咬食叶背面叶肉,使被害部只剩叶脉,形成透明的网状细纹,植株逐渐枯死。防治方法:人工捕捉成虫,摘除卵块,在成虫刚出现时喷施敌敌畏800―1000倍液。防效较好。
    4、地老虎
    沿河、沿湖、低洼内涝地发生严重。主要危害幼苗,咬断近地面的茎基部,使植株死亡。防治方法:一是秋翻、秋耙,破坏其越冬场所,可杀死大量幼虫和卵,减少越冬基数。二是中耕灭虫。铲除地边、田埂边杂草。三是设置糖蜜诱杀器或黑光灯诱杀成虫。四是药剂防治。每亩用50%敌敌畏0.5公斤,加水2.5公斤,喷在100公斤干沙上,边喷边拌,制成毒沙,于傍晚撒在苗眼附近;或用2.5%敌百虫粉,每亩用1.5―2公斤,拌细土10公斤,撒在苗眼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156392号  |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32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