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种子小蜂

   2017-08-04 IP属地 广东1420
核心提示:黄芪种子小蜂(Bruchophagussp.)(1)危害情况黄芪种子小蜂为5种广肩蜂科
    黄芪种子小蜂(Bruchophagussp.) 
    (1)危害情况 黄芪种子小蜂为5种广肩蜂科的混合群体,其中内蒙黄芪小蜂(B.mongholicug Fanetliao)和黄芪种子小蜂(B.huonchei Liao etFan)分别为内蒙和北京两地的优势种。主要危害种子,黄芪种子被害率一般为10%左右,严重时达50%以上。 
    (2)形态特征 以内蒙黄芪小蜂为例。体黑色,长2.4~3.0毫米,翅基片黄色。雌性触角索节5节,前翅痣脉等于或长于缘脉;腹部卵圆形,腹末背板产卵器向后平伸,第一腹背板和体轴呈45°角,前翅翅脉无云斑。雄性腹部小圆筒形。 
    (3)发生危害规律 黄芪种子小蜂虽种类复杂,但它们的习性基本相似。成虫产卵于种皮下,幼虫孵化后蛀食种子,并在其中发育、化蛹。成虫羽化后咬破种皮脱出,并留有直径约1.5毫米的羽化孔。每粒种子内仅1头幼虫,每头幼虫只危害1粒种子。越冬成虫5月中下旬在蒙古黄芪上出现,6月上旬为发生高峰,6月下旬为第一代幼虫高峰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种子成熟,大量成虫从田间或已收获的种子里羽化,以后转移到膜荚黄芪等生育期较晚的植物上产卵危害,可继续发育1~2代,以幼虫在晚寄主种子内滞育越冬。 
    (4)防治措施 ①清除田间杂草和冬季清洁田园,选用小三黄和大三黄等抗虫的农家品种。②播种前做好种子清选工作,除去有虫种子,减少小蜂传播。③在盛花期及种子乳熟期各喷1次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以杀灭大量羽化的成虫。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156392号  |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32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