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高产六改革

   2017-07-27 IP属地 火星浙江农网590
核心提示:一、改宽袋栽培为窄袋栽培许多人认为,采用25厘米×50厘米的塑料袋筒栽培金针菇为好,但宽
    一、改宽袋栽培为窄袋栽培
    
    许多人认为,采用25厘米×50厘米的塑料袋筒栽培金针菇为好,但宽袋易感染杂菌,且菇蕾少时,子实体易弯曲,影响质量,达不到盖小柄长、色浅、肥嫩的优质要求。所以,还是以17厘米×33厘米的塑料筒为好。
    
    二、改高压灭菌为延时常压灭菌
    
    金针菇属维生素B1、B2的天然缺陷型。在维生素B1、B2含量丰富的培养料上,生长迅速、粉孢子数量较少。但维生素B1不耐热,在120℃以上时容易迅速分解,所以培养料常压灭菌为好。但为确保纯菌率,可将灭菌时间由10―12小时,延长到13―18小时。
    
    三、改传统立式出菇为卧式两头出菇
    
    装料时,两头接种并各留15厘米左右的筒膜,轻装均压,扎紧袋口。卧式摆放四层左右发菌。此法既可保证出菇质量,又可节省菇房面积,能使每平方米的菇房产量增加30%以上。
    
    四、改一次性解袋为控制解袋
    
    两头扎口封闭式发菌培养,由于袋内氧气浓度低,若按常规方法等到菌丝长成熟吐出黄珠时再解袋,势必影响其生长。因此,要随时注意袋内菌丝生长情况,一旦发现菌丝生长缓慢,就要及时解袋。但此时切勿全部撑开,直到菇柄长到8厘米左右时再一次性拉直筒袋,以保证出菇过程中适宜的温度、湿度及CO2浓度。在这一过程中,应防止菇体被迫弯曲生长。
    
    五、改放任菇柄生长为红色光诱导
    
    金针菇体有很强的趋光性,因此发好菌上架以后,可以在两排墙正中上方,每隔4米左右吊装1个15瓦红色灯泡,产生垂直光,可诱导其成束地向着光源方向横生,促使菇体延伸。但此时应将门窗进行遮光处理,以防菇体乱长、倒伏和弯曲。
    
    六、改出菇期乱加营养为科学施用
    
    许多菇农都懂得出菇期添加生长调节剂及其他营养物质可促进生长,但往往因不得法而效果不明显,甚至抑制生长。实践证明,出菇期喷施浓度为0.5%的三十烷醇和每公斤10毫克的赤霉素混合液,增产率可达17%以上,但应特别注意使用浓度。采完两期菇后,注入稀释500―1000倍的恩肥水于袋中,可增产15―20%。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156392号  |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32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