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 苏丹草粘尾孢豹纹病

   2017-07-26 IP属地 火星中国农化服务网13390
核心提示:粘尾孢豹纹病是苏丹草上重要病害,世界性分布,主要为害高粱属植物,国内仅吉林有报道发现苏
    粘尾孢豹纹病是苏丹草上重要病害,世界性分布,主要为害高粱属植物,国内仅吉林有报道发现苏丹草豹纹病。
症状叶部病斑近圆形、椭圆形,紫红色,大小不一,有2-8个极明显的轮纹。病斑常发生于叶缘,因而呈半椭圆形。严重时,病斑汇合,导致全叶枯萎。在温暖、潮湿的气候,病斑及叶片被蛙红色胶状物质覆盖,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剪股颖草地上,病草区为橙红色或铜色斑块,直径约3-9cm。
病原GloeocercosporasorghiBain.etEdg.称高粱粘尾孢(高粱胶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营养菌丝体有隔,透明,分枝。分生孢子座大半埋生于气孔内,分生孢子梗数量大,单生,无色,有0-2个隔膜,有些有短分枝6-20μm×1.5-2.5μm。分生孢子生于粘的基质之中,大量孢子聚集成橙红色、肉色;单个孢子无色,线状,顶端略尖,有4-8个不明显的隔膜,20-195μm×1.4-3.2μm(平均82.5μm×2.4μm)。病菌在寄主体内孽生数周后,叶片、叶鞘的坏死组织内形成大量黑色菌核,球形、至透镜形,直径0.1-0.2mm。在28-30℃时,在燕麦粉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并大量产孢。
发病特点病原菌以菌核在病株残体中越冬。当气温升到18-23.7℃时,菌核萌发。菌丝在温暖、潮湿的气候,21-29.5℃时,可迅速穿透侵入。新产生的病斑在1-2天内就可以大量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飞溅的水滴或流水传播,也可借动物和人类活动及刈耕机具传播。在适宜条件下,此病可在短时间内达到流行规模。
防治方法尚待研究,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根本措施,并注意加强草地管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156392号  |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3297号